法制班会教案7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师应该灵活调整教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包括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我们在编写教案时要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下面是莘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法制班会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法制班会教案7篇

法制班会教案篇1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资源;

2、了解如何获取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网络违法行为的特征及种类,避免在网络信息中的上当受骗;

5、了解刑法对网络犯罪的处罚条例,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品质及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法律意识;

6、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

了解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教学难点:

对信息处理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

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和下载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什么是网络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网络信息就是指在网络上对人们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

2、新课教学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

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当今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甚至人们把今天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是以信息生产为中心,促进政治和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信息社会将会给每个人带来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的发展,一部分违法行为迅速转移到互联网,网上欺诈、传销、不正当竞争、发布虚假广告、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以及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极大地影响了网上交易秩序,降低了消费者对网上交易的信任度,一些严重的违法行为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网络违法行为的特征:

⑴隐蔽性强:参与者的身份虚拟化,作案时间短,违法不留痕迹,侵犯对象大多没有客观存在性,且由于违法行为没有特定的表现场所和表现形态,违法过程不易被人发现,违法后逃匿方便,违法证据易销毁等原因,使得违法侦查十分不易。

⑵违法智能性高: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施违法行为,是一个相对专业的领域。行为人必须具备相当高的专业水平,违法前通常都经过周密的预谋和精心的策划,付出相当的智力。

⑶违法对象广泛:网络违法的对象极其广泛,不仅包括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与信息本身,同时也包括传统违法所涉及的违法对象,广义的网络经济违法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市场经济秩序、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等等传统违法对象都涵盖其中⑷违法涉案地域广:由于互联网广域性的特性,网络违法的受害人往往遍布在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社会危害性极大。

⑸侦查取证困难:侦查网络违法犯罪,很大程度上依赖违法犯罪的持续,一旦违法犯罪中止,侦查也只有宣告中断。由于计算机违法犯罪的证据是数字,并以存储介质面目出现。这种证据是非常容易被清除和修改的,取证很难。

网络经济违法行为的种类:

⑴网上不正当竞争:主要包括虚假广告宣传,虚构企业名称、虚假认证标志、夸大企业规模、夸大产品质量、夸大投资效益。

⑵发布违法广告行为:主要指发布违反了法律法规特别规定的广告。

⑶无照经营:包括未经工商登记注册而在网上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无照经营网络平台。

⑷超越经营范围:国家实行许可经营的特殊行业,未经许可而从事经营。

⑸利用网络传销、变相传销。

⑹利用互联网贩私。

⑺侵犯消费者权益。

⑻合同诈骗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二百八十七条均为网络犯罪处罚刑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二百八十七条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2000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第二条。

二、为了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对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二)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三)利用互联网进行盗窃、诈骗、敲诈勒索。

有关更多网络犯罪的相关知识和案例以及对网络犯罪处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同学们课后可利用课余时间多到网上去查询和了解,避免在网络时代下的网络信息中上当受骗,更要培养自己良好的社会品质以及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法律意识。

四、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光导纤维(也叫光缆)为干线,集电脑、电视、电话为一体,以各种图、文、声、像等信息为‘货物’,覆盖面广(遍布全球)的高速传输的信息网。”[利用电脑展示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六、全课总结:

1、为什么有人称现代社会为信息社会呢?

2、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七、教学反思:

通过自制和下载的演示文稿,让学生对信息及信息处理工具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通过学生课外收集、整理“各种网络犯罪的相关知识和案例以及对网络犯罪处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相关素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唤醒了学生培养自己良好社会品质的意识。同时也提高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法律意识。

法制班会教案篇2

一、指导思想

为组织开展好我校今年的12.2“全国交通安全日”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活动,营造全校共同关注交通安全的浓厚氛围,根据省公安厅、文明办、教育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安监局《福建省20xx年“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30日至20xx年12月4日

三、活动主题:

守规则 保安全

四、活动目的:

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对全校师生法制和交通安全知识的教育,增强师生法制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切实避免交通伤害等事故的发生。

五、活动内容及安排(具体是八个一活动):

1.在校园内外利用led、宣传栏、广播台、校讯通等进行一次广泛的宣传活动,围绕“守规则 保安全”营造氛围。(负责人:保卫科)

2.进行一次“守规则 保安全”交通安全知识讲座。(12月2日上午课间操,负责人:保卫科)

3.部分班级出一期手抄报。主题是:“守规则 保安全”交通安全内容。(负责人:保卫科)

4.组织学生观看一场交通安全教育宣传片。(12月2日上午写字课,负责人:各班主任、保卫科)

5.开展一次主题班队会活动,五、六年级为“守规则 保安全”主题班队会活动,一至四年级为“知危险、会避险”交通安全主题班队会活动。(12月4日下午班队会,负责人:各班主任)

6.进行一次公益活动,部分学生上街发宣传单。(12月2日上午写字课,负责人:保卫科)

7.与每一个学生签订一次交通安全承诺书。(负责人:各班主任、保卫科)

8.组织学生观看一次交通安全展板活动。(负责人:保卫科)

六、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周密组织

全校师生要高度重视12.2“全国交通安全日”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好交通安全和法制宣传活动。

2.做好动员,营造氛围

要调动全员参与宣传教育活动,营造“遵纪守法、文明出行”良好氛围。

3.突出主题,注重实效

紧紧围绕12.2“全国交通安全日”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主题,突出活动重点,注重实际效果,防止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

法制班会教案篇3

课题名称:请尊重我的隐私

教学目标:

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并学会如何实施保护自我的隐私权。

重点难点:

学会如何实施保护自我的隐私。

教学方法:

例举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言: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拆或查看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等个人信息,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未成年人也应学会自我保护,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被非法窥看。

二、过程:

1、出示案例:小花是武隆县某小学六年级学生,一直以来小花的成绩总是令父母满意,可在最近几次测试中成绩连续下降,妈妈非常担心。于是家中就发现:小花与同学通电话时,妈妈会拿起另一部电话;小花与同学上网时,妈妈会悄悄地站在她身后;小花的书包这些天总是有被人整理过的迹象。

2、小组讨论案例:

你觉得小花妈妈这样做可以吗?为什么?

3、讲解个人隐私权

(1)个人隐私的含义:是(指个人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比如个人独特的生理特点、心理活动、日记、电话、信件以及在自己住宅里从事的个人活动(私生活)等。

做练习:

请判断下列哪些为隐私。

1、老师的收入。

2、我往来的朋友

3、犯罪嫌疑人的信件往来

4、甲同学向老师报告乙同学偷了3元钱

5、个人病情

(2)个人隐私权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个人隐私权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

(3)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尊重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权,就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4)小结

4、结合理论,联系案例。

(1)小花的行为作了危害社会的事吗?

(2)小花的妈妈的行为是爱还是侵权?从哪里看出来的?

(3)如果你在生活中有碰到过类似的事情,你会怎样处理?

(4)小结: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权。要大胆向家长说,这是属于我的隐私,请你尊重我的隐私。但是,我们不能敌对家长,毕竟家长是为了我们好。

5、辩论赛:“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要求:

(1)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

(正方:隐私就是丑事;反方:隐私不是丑事)

(2)说出支持你观点的理由。

法制班会教案篇4

活动内容:

预防陌生人。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准备

1、图片1幅。

2、课件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一)这是谁?你认识他吗?我们把自己不认识、不熟悉的人称为陌生人。

(二)观看课件,提问幼儿:一画面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小姐姐为什么摆手?

(三)教师进行小结:小姐姐不要陌生人的东西,她怕陌生人会伤害她。

二、学习儿歌《陌生人》。

(四)告诉幼儿老师有一首关于《陌生人》的儿歌,请大家一起欣赏。㈡教幼儿学习这首儿歌,鼓励小朋友把这首儿歌说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三、引导幼儿讨论。

陌生人为什么会送礼物个小朋友?我们为什么不要陌生人的东西?

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知道陌生人给小朋友礼物是有目的的,有的想骗小朋友离开妈妈、爸爸;有的想骗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偷他家的东西。教育幼儿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礼物迷惑,而上当受骗。

附儿歌:陌生人。

陌生人给吃的,我不要陌生人领我走,我不去,陌生人送礼物,我不要,陌生人来敲们,我不??

幼儿园法制教育教案40篇第3部分

活动目标:

1、在参加活动中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在家庭环境中活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根据已有经验,在木偶表演中,发现他人活动的危险,并积极为他们提出安全建议。

活动准备:

1、事先与住在幼儿园附近的幼儿家长联系。

2、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木偶。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带幼儿参加真实的家庭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一个小朋友家做客,你们想去吗?

2、幼儿观察客厅,了解在客厅的安全注意点。

(1)观察客厅,熟悉客厅中的摆放。

教师:我们先来到他们家的客厅,发现客厅中存在的危险。

(2)引导幼儿观看木偶表演,发现客厅存在的危险。

①教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小弟弟和小妹妹在干什么?

②教师才做玩偶表演:小女孩被小椅子绊倒,小男孩的脚踢到电视柜下面的尖角上。

③教师:小妹妹被绊倒疼不疼呀?怎样走路才不会被绊倒呢?小弟弟的脚踢到了哪里?他的脚会感觉怎么样?

3、引导幼儿观察餐厅,知道在餐厅中的安全注意点。

(1)引导幼儿观察餐厅,了解餐厅中的物品摆放

(2)引导幼儿观看玩偶表演,发现餐厅中存在的危险。

4、引导幼儿观察卧室,知道在卧室中的安全注意点。

(1)引导幼儿观察卧室,了解卧室中的物品摆放。

(2)引导幼儿观看玩偶表演,发现卧室中存在的危险。

5、观看教学挂图引导幼儿总结,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去做客,发现了小弟弟和小妹妹的危险,我们还帮助了他们。那我们在家的时候呀注意些什么呢?

法制班会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

2,了解法规知识,加强同学们的法律观念,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习惯。

3,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主要内容:

1、进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学法、守法,自觉遵守校规班纪。

2、加强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远离不良文化,远离诱惑,远离邪教,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由此引发的违法犯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而当代社会的我们必须要从小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讨论什么是法制。

二、理论讲解,法律是治国的工具。

以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

三、联系实际: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兵役法》《经济合同法》《环境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管理法规》。

(二)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三)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中学生不应当违反这些规定。要自觉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四)3、法律知识检测

判断题:

(1)保护在学校中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只是学校的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表明我国用专门法律保护青少年的正当权益,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3)社会保护归根结底是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学校和家庭环境。(×)

(4)国家专门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可见保护未成年人是社会的责任,与我们未成年学生无关。(×)

(5)未成年人除了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外,还需要社会保护。(√)

(6)有违法行为的我国未成年人,不属于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

四、怎样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1,观看视频。

2,小组讨论,交流发言。

3,总结自我保护的方法:

(1)、要依法自律.(2)、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3)、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所学的内容或说出你最大的感受.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处在一个法制逐步健全的法制化国家里,我们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当受到不法侵害后,应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愿同学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让法制与我们永相随,让幸福快乐与我们永远相伴!

法制班会教案篇6

?教学内容】

?小数除以整数》例1及相关练习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4、培养学生的计算方法。

5、渗透法制内容:

(1)《全民健身条例》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第二是二条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

(2)《城市垃圾管理办法》

?教学重点】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关键】

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

(二)计算:

268÷ 4

224÷ 4

256÷ 6

345÷ 15

1、分组指定一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重点说一说224÷ 4怎样算。

3、老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创设情境,渗透法制教育

1、出示题目,创设情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暑假期间,老师也参加了清晨健身行列。在广场老师四天跑了22.4千米的路程。你能算一算老师每天跑多少远吗?

2、根据题意,渗透法制教育

(1)启发式提问:同学们,你知道这个题目的意思与我国的哪部法律中的规定有关吗?请给大家分享一下。

(2)学生讨论。

(3)出示:《全民健身条例》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第二十二条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

(4)学生读读。

(5)教师点拨。

(二)提出问题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有困难时可求助同学和老师。

(三)交流问题

1、小组内交流答案并互相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相信每一位同学所得出的答案都有自己的想法,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吧,把不明白的弄明白,比比看,看哪个小组解决困难问题最多,要加油噢!

2、小组内交流,师收集相关信息。

(2)分小组在指定的黑板上进行板演。强调全组人员参与。在交流后,指定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板演,全组参与。

(3)全班分组展示。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适时的知识冲突,突出学习目标。

(四)算法展示

1、对每一道的算法进行展示生1: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5600米=5.6千米

生2:22.4÷4=5……2.4

生3:先把22.4扩大10倍,变成224,用224÷4=56,再把商缩小10倍,得出结果是5.6。

生4:直接算出22.4÷4=5.6

生5:列竖式计

师:分别介绍你是怎样想的?听明白了吗?生5的后面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呢?

2、比较算法间的不同,择优。

问:会用竖式计算了吗?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3、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五)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

1、第一步用22除以4,商5余2。这里的24表示什么意思?第二步又怎样算?

2、怎样在商上面表示6个十分之一呢?观察这个竖式中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你发现了什么?

3、我们今天所学的22.4÷4和我们以前学的整数除法224÷4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4、经过上面的探讨,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除法呢?

(1)按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列竖式计算。

25.2÷6 34.5÷15

2、

计算下列各题。

9.42÷6

94.2÷6

87.64÷7 876.4÷7

反馈后教师问:如果计算出第一题的结果是1.57,你能估计出第二题的结果吗?已知第三题的结果是12.52,你能说出第四题的结果吗?为什么?

生:看被除数的小数点。

师:看被除数的小数点想什么?

生:想商的小数点。

3、根据5823÷3=1941,口算下列各题。

58.23÷3=

5.823÷3=

582.3÷3=

四、课堂小结

(一)启发学生总结本堂课的知识。

(二)教师归纳总结。

五、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完成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2、课外作业:完成同步练习。

法制班会教案篇7

活动主题

法律伴我成长

活动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学习有关法律常识,增强自我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及人身安全。

活动准备

1、队员搜集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及案例。

2、教师准备有关案例及相关资料。

活动时间

9月17日

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普及安全知识、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各种安全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消除学校安全事故隐患,使学生懂得在校园中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并能做到时时处处注意安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安全问题是我们一直都在强调的一个问题,可是尽管这样,还是会有许多小朋友不注意安全。这一节课,我们来讨论一下在校园里如何做好安全。

二、小组讨论

1、集会、做操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a集会、做操时要做到快、静、齐。

b集会、做操时要由班主任带队按顺序入、退场。

c集会时要专心听,做操时动作要规范。

(有的同学集会时动来动去,老是去碰别人。)

2、上、下楼梯要怎样,不能在哪些地方玩?讨论、反馈。

①上、下楼梯不拥挤。

②不在楼梯、走廊上玩游戏。

③无事不上楼。

3、教室里电器设施(如:录音机、插头、日光灯、电扇、多媒体等)不能随便触摸。(我们班有专人负责开关电灯,无一人随便触摸电器设施。)

4、学生不得爬窗台、栏杆

5、上厕所时应该怎么样?不抢先、不拥挤。

6、学校里哪些地方我们也不能随便乱爬?

①不能随便爬到乒乓球台上玩。

②不能爬围墙。

③不能爬学校周围的建筑。

师生齐做安全选择题

(1)关于楼梯安全,下面哪些行为是错误的?

①上下楼梯时,靠右侧行走。

②下课的时候和同学坐在楼梯台阶上打闹。

③玩上下楼梯游戏。

(2)如果你在学校里看见许多同学挤成一团,你应该怎么做?

①赶紧挤进去看看出了什么事。

②招呼同学去看热闹。

③情况危险,立刻报告老师。

(3)下课了,下面的哪些游戏容易造成意外伤害?

①在操场上和同学一起跳绳、踢键子。

②在校园攀爬树木比谁爬的高。

(4)打扫教室卫生时,下面哪些行为可能很危险?

①身子探出窗外擦玻璃。

②用抹布擦桌凳。

(5)小刚经常欺负小明,还不许小明告诉别人。小明该怎样做?

①向父母、老师、同学寻求帮助。

②找机会狠狠报复小刚。

(6)在学校不允许带哪些东西

①橡皮

②剪刀、火柴、弹簧??

③文具盒

(7)班内有个同学因生病在吃药,药片花花绿绿很好看,班上同学可不可以随便吃?

①可以

②不可以

拍手学儿歌

小学生要记牢,安全事很重要.教室内不打闹,电线类你别靠.

走廊里勿玩耍,不乱扔不吵闹.上下楼别拥挤,大让小要懂礼.

集合时莫推挤,快静齐记心上.陌生人不要理,遇坏人报案去.

有火灾一一九,有盗情一一零.安全歌人人记,都平安大家乐!

三、总结

我们经过学习,已经把安全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以前曾经去做过不安全的事的同学,也意识到了安全的重要。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同学都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长大。

法制班会教案7篇相关文章:

防震安全班会教案7篇

暑期安全教育班会教案7篇

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7篇

环保教育主题班会教案7篇

小学五年级班会教案7篇

小学心理班会教案7篇

安全教育班会主题教案7篇

优秀班会课教案7篇

消防安全班会教案通用7篇

世界水日主题班会教案7篇

法制班会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0980